Thursday, January 23, 2014

學記社重傳承 日新精神塑文風

一、
日新學記社成立於2009年,可是日新的學記(學生記者)並不是2009年後才出現的。學記社創立之初主要的工作是校聞——《日新時代》的編撰,而《日新時代》是在學記社成立以前就創刊的。從以上兩點可見,學記社的宗旨,在於“傳承”,不在於“創新”。
日新學記社要傳承的,是一種精神,我謂之“日新精神”。日新精神的形成經年累月,跨過了一個世紀。其支柱為跨時代的日新獨中上下師生,一些今天還在山腳下任教職。而其中流砥柱者,是一位已經離任的老師,他是陳強華老師。
堅持“學記社”要以“日新”二字入名,原因正是在於日新精神的傳承。“日新精神”之獨特,縱觀全馬獨中,皆無法找到可以比擬的對象。概括言之,日新精神注重的是人文素養:學習待人處事、提升個人修養在先,學業成績為次;育人在先,教書為次。看深一層,是人格塑造在先,論排名先後為次。與大多數學校不同:日新獨中的學生,善者品學兼優;壞極尚懂分寸、尊師重道。
日新精神的存在,營造了不一樣的校園氛圍,而這非一般的校風,促長了鼎盛一時的文風!九十年代,山腳下長出了《向日葵》雙月刊,班刊亦開始盛行。曾經參與這些刊物的同學(我們應該稱為“學長”),後來都有驕人成就,如現已家喻戶曉的平旦漫畫作者王德志、任知名雜誌編輯的張瑋栩、加入過大牌電影製作團隊的盧佛寶和黃麗菁、已經出版三本書的林韋地、為人師表的趙少傑和許志明,等等、等等。想知道他們的中學故事,可以翻看早期的《日新時代》。日新學記社矢志傳承的,就是如上所述的日新精神。
然而,日新精神的形成,是自上而下的。前校長羅紹英懷抱一身教育理想,且慧眼識才、禮賢下士,為山腳下的獨中吸納和栽培了不少師資人才;續任的前校長莊琇鳳由羅前校長一手栽培,兼懷深遠抱負與獨到見解,把日新獨中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兩任校長成就的一片沃土,現由陳奇傑校長替耕。
健全的公司制度,是擁有權與管理權分離的,這樣才可以避免利益衝突,所謂agency problem是也。撇開獨中的產權制度不論,自上而下的含義,不只是校長(上)的辦學方針(下);董事會若是插手干預學校行政,所謂的自上而下,就是以董事會為上,學校師生為下了。從莊前校長在任之末到陳奇傑校長續任至今,董事會的干預彰彰明甚。
原則上,這干預可以帶來積極效果,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公司總裁充其量是董事局的僱員,去留皆由老闆(董事局)話事。總裁保住飯碗的最佳辦法,是盡力滿足董事局成員胃口,所謂maximize shareholders wealth是也。這干預的好壞,我們不能以價值觀去判斷,也不能從意圖去衡量,而是要從其結果作評斷。
辦學不同做生意,更何況我們辦的是與民族命脈一脈相承的獨立中學!?如果我們同意辦學如同做生意,我們就必須接受以上的定義——那是下至目不識丁上至達官貴人都不能接受的辦學準則!

日新學記社的來龍去脈·二之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