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9, 2014

擅調物價與罔顧性命

看星洲網新聞有感。該文題為《汽油起價成本增‧販總:熟食漲價難免》,鏈接在此:http://news.sinchew.com.my/topic/node/453438?tid=1162。

疑問:

一:第三段寫道『小販擅自漲價』,小販自己調整物價難道還不行嗎?要徵求官員同意,這不是價格管制是什麼?

二:『食材若不貴、漲幅就不大』,照此說法,商場裡面的中高檔餐廳(諸如Old Town之類)應該是調漲最高的吧?咦,難道他們的食材質量和街頭小販所用沒有分別?那它們憑什麼收取高出三倍的價錢!?

三:搞什麼“一馬小販保險”,搞得小販糊里糊塗,小販若真是需要什麼保險,就不信AIA、Prudential不供應諸如此類的保單!

Sunday, July 20, 2014

未來世界首富張健大禮堂

上網看到一則舊聞:
“備受爭議的雲數貿掌舵人張健昨晚在蘆骨金蘭聯歡晚會上通過代理人賴彩雲,宣佈捐出30萬令吉予籌建資訊大樓的蘆骨中華小學,這筆捐款一旦兌現,蘆小禮堂將命名為未來世界首富張健大禮堂
蘆小董事長陳金麟表示,目前該校的資訊大樓計劃尚欠100萬令吉的建築費,因此任何人願意捐錢給學校,建委會沒有推辭的理……”

——摘自星洲網《張健捐蘆小30校方:一旦兌現讓禮堂命名》
有些話要說:

我的小學禮堂叫“文忠堂”。據知校地由當地富商張文忠捐獻,因得此名。雖然我們不知道張文忠先生偉大的事蹟,但是,以文、忠二字命名,既莊嚴古雅,又富道德價值,對小毛孩的心智發展和做人處世多少有點啟發和警惕。

雲數貿捐個三十萬,華小要為禮堂命名為“未來世界首富張健大禮堂”。我們知道張健先生遭人誣陷抹黑其騙錢燒錢甚至睡在鈔票上而沉冤待雪的事蹟,更知道做人要有向錢看齊的偉大志向,還有,要健健康康(請用直銷產品),對小毛孩的心智發展和髮膚身體多多有很多啟蒙和提醒。

董事長,這難道還不是你推辭雲數貿捐款的理由嗎?捐款可以收,至少至少,名字不能用。辦教育有些事情是不能妥協的!

Friday, July 11, 2014

評雲數貿事件之評論

連日跟進雲數貿事件新聞,也看了各報評論。以道德批判為主,所用者不外兩個觀念。一是叫你不要貪,二是教你世上沒免費午餐。我亦作了長文評論(刊於七月十四日星洲日報,見《雲數貿事件的經濟分析》。這裡只評所看評論之謬誤。

從經濟科學的角度來說,人性皆貪。就是父母對子女愛的付出也是貪的表現。去除感情色彩的包袱,“貪”指的就是在局限下爭取最大利益。這是用以解釋人類行為的經濟學的基礎假設。說人貪、叫人不要貪,不是在解釋;解釋不了,改進社會就是妄談!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應該是故老相傳的真理,但到了經濟學大師佛利民(M. Friedman)後才發揚光大、街知巷聞(據說是他1975年以此題書名之故)。參與雲數貿計劃者是在吃免費午餐嗎?

顯然不是,參與者都要付三百塊,何免費之有?再者,若是錢滾錢遊戲,參與者還得四下招人。若有朋友向你招手,朋友,你會怎麼做?絕交!參與者付出的不止三百塊,還付出了隨時可能斷送親情友情的代價,不可謂不小,午餐很貴!但論金錢價值(論者焦點所在),應該只有三百!

三百塊能不能讓人家破人亡,我不知道。但三百塊買的是一個中寶馬中八萬塊的機會,它在本質上就是博彩。要說雲數貿詐騙血汗錢罪大當誅,萬能多多那些又怎麼了?

比較有啟發性的言論不是沒有的。星洲吳健南提到幾年前類同的“金玉華黃金投資公司”,惟只輕輕一點,沒有詳情。

有沒有人手頭上有資料?我們看到貿消部查禁雲數貿通緝張“未來世界首富”之後,很多已付出代價的會員出來力挺他們“老大”,而不是聲色俱厲地改口大罵“老千”。金玉華事件“苦主”如何表態有待查證;雲數貿落網仍有大批擁躉,不可不察!

Tuesday, April 15, 2014

《獨立十年前》

今天出席《獨立十年前》放映會。有些感想,現場釐不清,寫下來得三點:

一、

關於一九四七年全馬大罷工(Hartal)的歷史,印像中初中的課本就有提及。雖然只是個為分數而讀書的學生,但自小鍾情於歷史,翻閱課本,也自然抱著讀故事書的心態。我在班上(甚至整個學校)是個異數。也是印像中,陳禎祿這位在小學地方研究課程身為馬華創黨偉人的大人物,在初中的歷史課本變成了支持罷工的狠角色。可惜,本人生性好一知半解,認為東西只需知其一,不知其二亦無妨,而十二年的學校教育並沒有訓練我們critical thinking(是不是在訓練我們不要有critical thinking又是另一個critical thought了!)可惜,這樣的治學態度不足以讓我對史實與評價分得清楚。

歷史課本有沒有收編為教材,或許是可以把獨中和國中區分開來的一個獨特之處。簡單地說,家長在送孩子入讀國中和獨中的選擇上,這(可以)是一個很關鍵的criteria:家長認為這段歷史重要,囊括於教材之中對孩子的心智發展重要,就應該作出相應的選擇。可是,又有多少家長關注教材質素呢?

學校沒有珍視其教材獨特之處,是另一層悲哀了。我們今天還在打“母語教學”的口號來招生,是空洞、落伍的。說它空洞,因為我們都搞不清楚“母語教學”的真正意義在哪裡。是保住文化根本嗎?如果是,它就是落伍的,因為“母語教育”搞了那麼多年,怎麼喊來喊去都是一樣的。到底文化根本是保住了,還是流失得更多了呢?偉大華人先賢如陳禎祿,哪個獨中生數得出他的“威水史”?

二、

學生運動好似都很左。社會運動就更左了。我對左派或“左翼”的理解,是那些相信“個人”或是“連成一氣的團體”有足夠的知識與能力去改進社會的人或群體。這樣的理解,含義著“左翼”的存在要基於兩項假設:其一,社會上很多人的知識與能力是不足的,所以他們需要被教育、被喚醒,諸如此類;其二,社會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需要被改進。

左翼的問題是,他們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社會如此多不足處,卻又何以得到維繫?欠缺對這一問題的理解, “社會需要被改進”之說難圓。也因此,很多人知識與能力的不足,其實在這樣一個社會裡是相對充足的。

三、

分享會上有香港人提出對馬來亞共產黨的質疑。香港人聞共色變,不難理解,但馬來西亞人怎麼好像都對馬共有美好的憧憬呢?我認為,那是因為馬共沒有執政並且長期受到打壓的緣故。

意圖和效果往往相違背。好的意圖可能會有好的效果,但更多時候只會有壞結果。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之道:天下父母心,哪有不愛孩子的爸媽?可是,愛孩子可以保證能把孩子養育得當嗎?反例太多了!

共產黨就是喜歡標榜美好意圖的理想主義者。依循共黨理念,創建不分你我的烏托邦……在長期受到“不平等”待遇的社會更是容易得到認同。馬共沒有執政,我們無法檢視其效果,可我們不能因為現在的(也是當時勝出的)執政黨派有所失當而嘉許當年的落敗者。歷史沒有如果。

附:10 Tahun Sebelum Merdeka (2007) - youtube全片

Monday, March 31, 2014

人人都須有同情心

天災人禍,不能預知,無法避免,降臨在誰的頭上誰倒霉。這樣公平嗎?有此問者說話簡直九唔搭八。人有旦夕禍福,天降橫禍,只有一面積極應對,一面逆來順受。因為不能預期,不能說明天我將無故受苦,後天你當要受難,公不公平根本無法討論!

可是今天有一群人真的遭逢厄運了,真的受苦受難了,任誰,任誰都會心有不忿,恨天恨地,情有可原。這時候,同情心就要派上用場。同情——理解,慰問,以致慷慨解囊,樂善好施。

面對一群遭逢厄運的人,面對這樣一群遭受命運“不公”待遇的人,你還要他們“公平”地幹嘛呢,這樣的要求合理嗎?身為領導人或主事者,高高在上,措辭高傲,同情心在哪裡?不彰顯同情心,災黎恨天恨地之後,就是恨人了!

沒有同情心者罪有應得,理應受到千夫所指的懲罰!

Tuesday, March 4, 2014

百物便宜時間何價 欲享美食貴客慢等

按:這一系列文章的靈感來自回家過年時聽到的某則新聞,至今仍稍有印象,是檳島汕頭街(Lebuh Kimberly)一家馳名糖水鋪於新年期間起價而被電視新聞訪問的片段。不久又看到貿消部長受訪說將嚴格執法,取締小販坐地起價云云,心裡就為糖水鋪暗暗叫苦。

是的,我們固然不希望荷包出血,總是希望用最低的價格享受最好的一切。既然我們是這樣,又怎能希求小販不是用最高的價格來販賣他們的手藝和勞動力呢?如果你問我什麼是公平的,這就是答案!

我們往往以為,供應者/賣家/小販可以隻手遮天,定什麼高價來剝削消費者(我們)。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貿消部長看來有),不妨想想,如果他要剝削你,為什麼不定更高的價格——一千、一萬、一百萬?他不能用一千塊來剝削你,和他不能用十元來剝削你是一樣道理的。

過年期間和哥哥討論過這問題,那時我只有零零散散的“線索”,今天算是把線索成功串聯,找到破案關鍵了。但文章是有很多不詳盡之處的,歡迎讀者討論。

恰逢三月四日,我哥生日,祝你生日快樂。

七、

艾智仁不只把價格作為勝負準則來看,他還提出,如果市場價格受到某種壓制,市場上會出現其他論勝負的準則。

具體的例子,包括排隊輪購,原本可以不用排隊就買得到的物品,因為價格被強制壓低,讓原本只願出低價購買該物品的人也參與買賣,可是物品供應有限,於是只好以先到先得的輪購方式決定該物品誰屬。

更加具體的例子,體現在國人身上。君不見,每一次部長宣布隔天油價將會調漲,油站都大排長龍嗎?很多人原本可以睡安穩覺,或享天倫樂,卻在當晚特地開車到油站,享受另一種天倫之樂……假如油價是自由浮動的,除非有神算子出現,這種情況永遠都不會出現。

經濟學者之所以反對價格受到任何壓制,乃是因為在眾多決勝負的準則當中,只有價格,the price,是不會有“浪費”的。為什麼沒有浪費?因為用其他準則交易需要付出的時間、精力,對社會並無幫助——你排隊一個小時,對社會有何幫助?徒勞民傷財耳。而用市價交易,對經濟無論如何都有較大的裨益——你多付出一百元,這一百元再輾轉到某人手上,再轉再轉……經濟就是這樣運作起來。

八、

如果說小販訂定價格的權利受到壓制——價格受到壓制——那出現的“其他競爭準則”是什麼呢?

傷腦筋。洗澡時靈光一閃,想到了。和排隊輪購相似,我們需要排隊等餐,而這隊可以是坐在餐桌上排的!

是的,也是我這趟回家的親身經歷。話說那天約了三位朋友去吃大名鼎鼎的芋頭飯,而該檔口附屬於某咖啡店,該咖啡店還有六七家分別賣着不同食物的小販。我們只為芋頭飯而去。

咖啡店的經營模式是“開放式”的:是食客非食客,進進出出,沒人管你,更沒有人招呼坐下。那時咖啡店爆滿,我們要找到座位,要看準哪桌食客較快用完,然後站到桌子旁,守株待兔式地等。視乎運氣,因為等位子的人可不止你一夥人,還有其他食客,看錯了桌子就要慢遲到者點餐了。

且慢!慢點餐,可不代表慢上菜,視乎運氣,慢點餐是可以快上菜的。點了久久不上菜是常有的——這一次,我們重複order了三次才上菜。人的記憶有極限,這是小販不可避免的失誤。

問題是,為什麼明知有不足,這麼多年了,絲毫改善動機都沒有呢?答案非常簡單,改是這樣不改也是這樣(指收入),為什麼要改呢?

是價格受到壓制導致小販不轉型,咖啡店十年不變。小販不轉型,Old Town高朋滿座,星巴克到處開……長此以往,豈是以食為天之大馬人民之福?

小販為什麼不轉型·四之四

Monday, March 3, 2014

千夫所指政府樂樂 物無所值小販叫苦

按:本來好好的一篇《小販為什麼不轉型》被我拆成四篇分四天刊出。計劃刊到第四篇,剛好家兄生日,順便賀他一賀。不想,來到第三篇,驚聞恩師陳強華離世消息。他或許沒有關注我的blog,或許不喜歡看我寫的文章,但是他對我有意栽培,用心教導,我是知道的。要是沒有當年他精神上無形的鼓勵,和實際上提供我一個平台(加入《日新時代》,寫〈交流道〉時放縱我東拉西扯評東論西),今天可能我會很討厭我自己。

對他的教育之恩,學生是衷心感謝,也要終生感恩的。可惜在他生前沒有寫過感謝他的文章,可嘆自己還沒有成就可以謝師恩,可悲最近幾年他遭逢厄運,甚至還被他奉獻一生的大山腳日新獨立中學背棄……學生無以為報,僅以此篇不成才之作,獻給恩師,願你安息。

文章內容和恩師無關。僅此聲明,讀者不要以為受騙了。

五、

馬來西亞很多食肆縱使食物不出眾,服務差勁(僱傭外勞,且不加訓練,頗有點亂來),而消費者怨聲四起,生意卻依然絡繹不絕,讓人好生奇怪。

我想出的解釋,是人民的思維模式使然。我們這個民族,慣於依賴政府,社會上什麼東西不好,首當其衝的是政府——政府沒有做好這個政府應該這樣那樣。弔詭的是,政府今天背負很多的罵名,卻是政府自己造成的。

具體而言,包括控制教育和媒體。尤其語文課,不妨回想一下老師是怎麼教我們寫作文的——而且是整整十二年的教育啊!另一方面,控制媒體。報紙的內容、打標題的方式,都或明或暗地表示“有關人員”努力不足所以出錯,或是“有關人員”體恤民情所以施仁政等等。

最弔詭的是,我深深相信,儘管受到千夫所指,這個結果卻是政府喜而樂見的。因為你越批評政府,越說明你依賴政府;你越依賴政府,政府就越可以堂而皇之地出手干預市場、施行管制。管制越多,可以抽的油水就越多。貪污源於管制,沒有管制就沒有貪污。

我們慣於依賴政府,致使雙眼迷濛昏花,使我們不知道價格才是傳遞訊息最有效的工具。Old Town之所以屹立不倒,原因無他,我們不斷地在投鈔票給他們!請廉價外勞賣難吃食物和請較貴的本地勞工做好吃的食物都賣十元都那麼多人客光顧,為什麼我不節省成本呢?

這是人之常情,你我都這樣。不要用道德價值觀批評。

六、

若是你覺得一碗麵不值十元而你還掏錢購買,我能想到的解釋有四:

(一)你頭腦有問題;
(二)你在做善事,十元扣除你對麵的估價是你付出的善款;
(三)你在以德報怨,希望他有一天改過自新——沒有資本又怎麼提升食物和服務的素質呢——付出的高價是投資;
(四)其實的其實,那碗麵值十元。受限於民族的慣性思維,你覺得,不要外勞,可以通過政府立法禁止食肆僱傭外勞;你心底覺得,食物也不太差,環境卻好上十倍百倍,足以蓋過美味程度的損失。不是嗎?和女友約會、和朋友聚餐,是去咖啡店,還是去Old Town

我一直想不通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食物做得好的小檔口不轉型,殘舊的咖啡店不裝修?

難道是上面說過的邏輯,即現在生意已經夠好而無需改變了嗎?以人人皆自私有錢必賺奮勇向上為分析前提,食物足夠美味,把裝潢提升可以把Old Town的客源搶過來而發財絕對可以想見。既如此,又是什麼因素阻礙轉型呢?

我認為這不是淺問題,需要深入地調查才能得到可靠的解釋。

胡思亂想,我看到了解答問題的幾條線索:

(一)上文提到,小販要起價,要上報紙解釋。這說明價格調整有難度,而目前小販開出的價格,可能是受到某種壓制的。這樣,價格傳遞訊息、創造誘因和分配收入的功能就被廢了;

(二)某種壓制指的是什麼?可能是社會上消費者(親愛的國人)給的壓力,這壓力進而又壓在主張“民主”關注“民生”的政府身上。小販起價是很困難的。

(三)小販起價會引起那麼大的關注,宏觀而言,可能和政府廣泛地干預市場有關。以馬來西亞有所謂“統制品”,壓住了大部分食料的價格,加之國人普遍抱有“成本決定價格”的思維——是的,沒有一個人肯承認,但是事實:我們瞧不起小販——起價是以為難。

(四)我之所以認為“起價難”重要,是因為我認為逐步的起價有增強小販信心的作用,也有助於小販累積轉型資本,轉型涉及的投資額可能不小。所謂增強信心,是說一家自信咖啡風味獨特的店主把價格定得比對面家高,若因此發現自家顧客減少而對面家顧客增多,就說明說風味獨特是一廂情願,被市場否決了。或者相反,店主把價格定在對家雙倍之額,還是客似雲來,他就是打贏了boss或是升了級,可以逐步挑戰Old Town或者星巴克了。

(五)轉型所需的知識絕不容易。求得知識以後做小販?收入微薄,哪個有識之士要做小販?所以哪個傳統手藝失傳,不要驚訝更不要嘆息,因為市價被壓制,任他如何精彩絕倫,收入都比街頭做sales低。而如果不失傳,傳承的不只是手藝,還有附著於小販身份的貧窮。低下階層無法脫貧,都敗聲稱致力於滅貧反而造成貧者世代相傳的政府管制所賜。

讓我重申,價格被壓制,起不得,反映不了真實的代價,經濟要發展起來,就成疑問。

小販為什麼不轉型·四之三

Saturday, March 1, 2014

大師指路 價格真理

四、
產權經濟學大師艾智仁(A. Alchian,大陸譯作“阿爾欽”)說過,價格決定什麼,比價格怎樣決定來得重要。從這個角度看競爭,價格就是論勝負的準則。然而,是誰在論勝負呢?

首先,是消費者。一碗麵賣十元,你肯買,麵就是你的,你贏;你不肯,麵不是你的,你輸。遊戲並不到此結束,賣麵的也要論勝負。十元的麵都沒有人肯買,他不降價或是某些因素降不下來,他就等執笠(倒閉)。價格決定的,就是整個經濟的運作。

我們可以理解,店家老闆可以把價錢開得夠低來吸引消費者,是因為他們入貨的成本,進而推想是該物品的生產成本夠低使然。但以此就以為所有成本低廉之物都應該以低價來賣,那就大錯特錯了。

以大眾書局(Popular)為例,它的陸版書的定價很可能是它入貨成本的雙倍。同一本陸版書,我在大陸(Tips:現在可以上淘寶買,學精點!)買,付的是原書封底印有的“定價”打九折,且付的是人民幣;大眾書局的陸版書也是根據封底原有的“定價”來定價,但定的是馬幣!

再以電子產品為例(這個價差比較誇張)。前幾年平板電腦時興,大陸有國產品牌,也有Ipad山寨版。同一款山寨版,在深圳的售價是RMB 500,在馬來西亞賣RM 500。當時的馬兌人匯率,差不多是12。利潤是翻倍。

常識告訴我們,憑著如此可觀的“利潤率”,該是有競爭者蜂擁去分一杯羹才是的。事實卻非如此——在檳城,你只能找到一家書店,而它就是Popular。而賣山寨版Ipad而發達的我沒有聽說過。

以此回看艾智仁的名言,苦苦追尋價格怎樣決定並不重要——你總不能在Popular門前示威,抗議它們牟取暴利。它們更無需登報交代,何以此書售價四十不是二十。因為買書人總是可以選擇不買。而經濟規律告訴我們,若有暴利可謀,謀之者必眾;謀之者眾,價格必然下降,暴利自會消除。事實並非如此。

記得,去買東西,不要老是問價格怎麼決定——為什麼這麼貴或是那麼便宜——而要問自己,這樣東西,我願意出多少錢來購買——定價高過願出之價,不買;定價等於或低過願出之價,買。

循此道理,如果你認為二十元的書就應該以二十元購買,就不要給Popular四十元買那本書。同理,認為Old Town的“食物”(“”是因為光顧食肆並不只是果腹,還有很多其他目的,你想像得到的)不值十塊錢,就不要幫襯它。

小販為什麼不轉型·四之二

舊街場開價高 真小販起價難 (修訂)

上篇之按語說“談一些經濟現象”,是筆誤。接下來這四篇,談的就一個經濟現象——小販為什麼不轉型。

既然是要討論這麼單一的問題,乾脆把它從〈新年回家有感〉分拆出來,另組一新系列好了。

一、

馬來西亞人總說,馬來西亞是一個美食天堂。出國轉一圈,發現幾乎除了歐洲人之外什麼人都認為什麼人的地方都是美食天堂。與其爭辯,不如說,好吧,我們都活在各自的天堂。
所以,我們回家時總要去找吃的。

我騎著摩托想去買吃了很多年的炸雞。這檔炸雞,起碼賣十年了,沒有換過店址,檔口大小也幾乎沒有變過。那天農曆十二月二十八,她沒有開檔。

抱著一肚子失望,到斜對面的商業區去晃晃。高中時,台式珍珠奶茶時興,那裡開了起碼四家的奶茶店。轉了一圈,一家仍在,一家易主更名,其他的都消失了。冷冷清清,倒是新進駐了一家茶太(Chatime)景象好些。茶太一來就直接租下三層樓面,煞是豪邁。這家奶茶店有趣的地方是僱傭的員工是馬來人,招呼顧客會說俏皮的“歡迎光臨”,顧客卻不能以中文點水,因為員工其實不懂中文!價格也不便宜……但這些都無阻其客似雲來的熱鬧景象。

我的舌頭其實很不靈敏,實在喝不出此家和彼家的奶茶有什麼區別。假如大家都和我一樣,那又是什麼因素決定不同的客流量呢?

二、

那個商業區還有很多食肆,驟眼看去,一般都冷冷清清,唯獨Old Town高朋滿座。Old Town高朋滿座的景象,我這趟見過不少次——此區的、機場的、商場的、等等。

我高中時就對Old Town很反感,原因有二,而這兩個原因都深深的和我認知裡的“Old Town”概念相悖:一者貴,一碗蝦麵就要十塊錢;再者,侍應生皆外勞!

Old Town今天的情況依然如舊,而我對它的厭惡也沒有因為時間而淡化。可是,Old Town越做越大是不爭的事實。

馬來西亞有個奇怪的現象,當一般小店家小檔主要起價了——起的可能只是五角或是一元,且是從三元變三元五角——馬上就會怨聲四起,小販要被報紙採訪,要苦苦申訴成本高漲萬不得已大家見諒云云。小心翼翼,警惕什麼消費者委員會什麼貿消部調查他們“坐地起價”;Old Town開門就賣十元,擺明打搶,卻不會有人kacau(干擾/投訴)。然而,雖無咖啡店明鏡高掛,但高朋滿座的程度遠超很多傳統咖啡店。

起價是罪,開高價不是罪……所以,千錯完錯,錯的是小販先開的價太低嗎?

三、

當然不是!因為兩者提供的“物品”,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不一樣之物當然有不一樣之價了。

首先,小販的麵和Old Town的麵固然都是福建麵,但是兩者所售賣的飲食經驗是不一樣的。在咖啡店吃麵,坐的是膠椅,吹的是風扇;在Old Town吃麵,坐的是沙發,吹的是冷氣。
兩者麵的美味程度,當然也有高下之分了。

這還不是全部。說起來有點無稽,是一個微妙處。那是,小販不收服務費不收政府稅,而Old Town兩者相加,一共需要16%10%服務費6%政府稅)。沒有調查過,我至今還不明白為什麼喝一杯咖啡也要交稅!

如果說,政府稅提供了Old Town開高價的正當性,也就是在說,它東西賣得貴沒關係,有一部分錢是進政府口袋的,政府轉而用來濟貧的。政府願意收,人民消費者也樂意付——濟貧這偉大任務,豈能少我一份?

以上的分析,可能可以解釋Old Town價格高的原因,卻不能解釋小販為什麼不轉型。小販為什麼不轉型,讓我用接下來三篇談一談。


小販為什麼不轉型·四之一

Friday, February 28, 2014

舊街場開價高 真小販起價難

(此篇打頭陣,連續四天四篇,談我這趟回家發現的一些經濟現象)

五、
馬來西亞人總說,馬來西亞是一個美食天堂。出國轉一圈,發現幾乎除了歐洲人之外什麼人都認為什麼人的地方都是美食天堂。與其爭辯,不如說,好吧,我們都活在各自的天堂。
所以,我們回家時總要去找吃的。
我騎著摩托想去買吃了很多年的炸雞。這檔炸雞,起碼賣十年了,沒有換過店址,檔口大小也幾乎沒有變過。那天農曆十二月二十八,她沒有開檔。
抱著一肚子失望,到斜對面的商業區去晃晃。高中時,台式珍珠奶茶時興,那裡開了起碼四家的奶茶店。轉了一圈,一家仍在,一家易主更名,其他的都消失了。冷冷清清,倒是新進駐了一家茶太(Chatime)景象好些。茶太一來就直接租下三層樓面,煞是豪邁。這家奶茶店有趣的地方是僱傭的員工是馬來人,招呼顧客會說俏皮的“歡迎光臨”,顧客卻不能以中文點水,因為員工其實不懂中文!價格也不便宜……但這些都無阻其客似雲來的熱鬧景象。
我的舌頭其實很不靈敏,實在喝不出此家和彼家的奶茶有什麼區別。假如大家都和我一樣,那又是什麼因素決定不同的客流量呢?

六、
那個商業區還有很多食肆,驟眼看去,一般都冷冷清清,唯獨舊街場(Old Town)高朋滿座。Old Town高朋滿座的景象,我這趟見過不少次——此區的、機場的、商場的、等等。
我高中時就對Old Town很反感,原因有二,而這兩個原因都深深的和我認知裡的“Old Town”概念相悖:一者貴,一碗蝦麵就要十塊錢;再者,侍應生皆外勞!
Old Town今天的情況依然如舊,而我對它的厭惡也沒有因為時間而淡化。可是,Old Town越做越大是不爭的事實。
馬來西亞有個奇怪的現象,當一般小店家小檔主要起價了——起的可能只是五角或是一元,且是從三元變三元五角——馬上就會怨聲四起,小販要被報紙採訪,要苦苦申訴成本高漲萬不得已大家見諒云云。小心翼翼,警惕什麼消費者委員會什麼貿消部調查他們“坐地起價”;Old Town開門就賣十元,擺明打搶,卻不會有人kacau(干擾/投訴)。然而,雖無咖啡店明鏡高掛,但高朋滿座的程度遠超很多傳統咖啡店。
起價是罪,開高價不是罪……所以,千錯完錯,錯的是小販先開的價太低嗎?

七、
當然不是!因為兩者提供的“物品”,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不一樣之物當然有不一樣之價了。
首先,小販的麵和Old Town的麵固然都是福建麵,但是兩者所售賣的飲食經驗是不一樣的。在咖啡店吃麵,坐的是膠椅,吹的是風扇;在Old Town吃麵,坐的是沙發,吹的是冷氣。
兩者麵的美味程度,當然也有高下之分了。
這還不是全部。微妙之處,是小販不收服務費不收政府稅,而Old Town兩者相加,一共需要16%(10%服務費6%政府稅)。沒有調查過,我至今還不明白為什麼喝一杯咖啡也要交稅!

以上二者,就是促使Old Town收取高價之因嗎?


新年回家有感·之三

Wednesday, February 26, 2014

怨東怨西補記

四、

其實,上篇我最主要投訴並沒有寫出來——我感覺我們在搞的母語教育是在倒退中,且當權者並沒有檢討反省反而在做無謂抗爭的。

當今天他們吹噓說華文教育多麼發達的時候,不少獨中已經在用英語教數理,這叫自打嘴巴;當今天他們吹噓說華文教育多麼成功的時候,外國(香港)媒體稱呼“納吉”作“納吉布”、稱呼“馬哈迪”作“馬哈蒂爾”,這是被人扇兩巴掌!一國首相(同樣,香港稱作“總理”)的名字翻譯話事權都沒有,華教尊嚴何在?

華教的現狀,用俗話說,叫自high

當然它實質上不是自high那麼簡單。很多時候,當權者是利益所在,各“謀”其事;凡夫俗子不明就裡,遭人誤導。自high是忽略細節的宏觀分析的表象;自high終將摧毀前人努力創建的華文教育……

比起TVB可以影響大馬不少華人耳濡目染聽得懂也可以簡單說幾句廣東話,華文教育延續至今,外界對大馬這片土地上住著幾百萬華人說著華語過著傳統的華人生活(甚至是過農曆新年)幾乎無所認知。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有機會、有心機,再做深入探討。下篇談經濟。

Saturday, February 22, 2014

華人華語 怨東怨西

三、
“多說華語,少說方言”相信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之一。記得讀小學時,校方刻意把這句話製成海報,和其他格言並列,張貼在學校各個轉角的柱子上。格言皆有導人向善的真意,天真爛漫的小孩循此道理,格言裡要我們少說的方言,必然是不好的東西了。所以我們開開心心地學華語,在學校裡排斥方言。在學校裡說方言的,必定是壞學生。
有了華語之後,更上一層樓,我們還有“標準華語”。電視上的新聞播報,學校裡的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等等,講的不只是華語,還是“標準的華語”。我參加過這些比賽,後來覺得“標準的華語”音調太噁心,過不了自己那關,遂退出“標準華語壇”,按住噁心做聽眾。
那時心裡有兩個互相衝突的想法:一、那並不是標準的華語:北京那裡的人(不是考古發現的原始人“北京人”)說的可不是那樣的!他們所謂的“標準”不標準;二、語言沒有標準性,語言只有地方性。生而為馬來西亞人,我們就說我們的華語,用我們的腔調,用我們的語法,用我們的用詞,沒有“標準華語”這回事。那是一種身份象徵,也是一種身份認同。
抱著這兩種想法,一方面,看本地華語電視節目時我常常會有很多批評進而憤怒轉台;另一方面,對那些到台灣留學後帶回一嘴台灣腔的人就是一臉不屑,好像他們出賣了自己的身份,看待他們如叛徒。
現在回想,那當然是很憤青的想法了。
受過教育的我們(小學、中學、大學),在怨東怨西之前,應該要問——事事皆問——“為什麼”!這是一個看事情比較可取的角度。馬來西亞人習慣用價值觀——即“應不應該”——來看事情,我認為這是我們社會比較悲哀的一面。用價值觀來看待事情,結果是很多事情沒有討論的餘地,因為公有公理,婆有婆理……各打五十大板?你就想!我是校長,你是學生,你敢罰我五十大板!?
回說語言問題。本地華語節目的問題是個表象,留台人帶回了揮之不去的台灣腔,也是個表象。為什麼我們不能以“南洋腔”在台灣闖天下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想當然耳,是語言的基本功能——溝通使然。台灣人不熟悉我們的腔調,我們故而配合之。這一個理由很有說服力,可是我們要進一步看,為什麼留台回馬後,台灣腔依然揮之不去呢?語言優劣立見高下!
餘下來的一些問題,不如看官和我一起討論討論吧——
為什麼華語教育搞了那麼多年,似乎外國任何一片土地上的人(包括大陸台灣香港)都不知道這片土地上有近千萬口說華語的華人呢?
獨中堅持母語教育,可是我們的母語為什麼是“華語”呢?為什麼不是我們母親說的福建話、廣東話還是潮州話呢?
會說華語,是不是就能保住民族的根本呢?我們民族的根本,又是什麼呢?認“華語”為母語,保住的會是根本嗎?


新年回家有感·之二